来源: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作者:柯领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以下的论述,就是破解“钱学森之问”的一种解答。 在我看来,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理念引领社会发展的历史。当代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首先是一个理念的问题、一个哲学的问题,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当代社会的落后首先是一种哲学的落后、一种教育核心理念的落后、一种如何处理精神和物质的关系的落后。事实上,人类的文明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精神文明,一种是外在的物质文明。历史的经验与创造的实践告诉我们:观念先于行动;人是按观念来生产的生命;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一个人与一个民族可以通过改变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来改变自己外在的物质世界;没有内在的精神文明就没有外在的物质文明;没有伟大的梦想,就没有伟大的现实。这就是一切强大的国家、一切强大的民族与一切强大的个人走向成功的内在秘诀。因为精神本体是人最内在的核心力量,它充满想象力地最充分地开发了人的创造潜能,是人类进化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人类的知识从功能上划分,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塑造我们灵魂的知识(价值形态的知识)。如:艺术、哲学、美学、道德伦理、生态文化、宗教等;第二类是放大我们手脚的知识(工具形态的知识)。如:科学、技术、工艺技能、语言技巧、法律条款等;第三类是扩展我们视野的知识(事实形态的知识)。如:一般常识、社会知识、历史、地理、风土民俗等。这种三维一体的知识结构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一棵树,那么,价值形态的知识就是它的根、工具形态的知识就是它的干与枝、事实形态的知识就是它的叶,根深、干粗、叶茂才是健康成长的象征。这就是完整教育的知识结构模型,是我们进行教育设计、教育实施与教育测评的理论根据与判断标准,由此我们可以对20世纪的全世界的教育进行一番富有说服力的理智的批评并为21世纪的人类教育实践指明一个正确前进的方向。 二十世纪全世界的教育在 “唯物主义”、“实用主义”与“经济中心主义”的主导下都片面地重视了第二类与第三类知识的教育,而轻视了第一类知识的教育,轻视人文精神的教育使人变成了单向度的缺少人情味的人,手脚放大了,可充满批判意识的唯美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价值判断丧失了,人投机取巧、追名逐利地无根本的工具般的活着,沦落成了在人生的道路上偏偏倒倒的没有精神家园来回不安游荡的、无本质的痛苦存在。试想一下,一个缺少审美价值判断、缺少灵魂与健康价值观、缺少人道主义思想、没有健全理智的人,能够创造性地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吗?能够驾驭现代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人类探索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经验表明:科学研究的最高使命就是从混沌与杂乱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科学研究必须要在哲学与艺术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才能更好向前发展;头脑只有借助对艺术、哲学与科学的思考,才能趋于完善;只有完善头脑的人,才能更好综合多元知识的优势、对准问题、胸怀全局、放眼局部地探索规律的世界;只有完善头脑的人,才能建设一个完美的世界。 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近几十年,中国的教育倡导的是“唯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缺少务虚的理想主义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底蕴,实际上中国的大学已沦落成了一个职业的培训机构,完成的是高等技工学校的功能。由于缺少体育、音乐、文学、美术、哲学、美学、宗教等人文学科的教养与心性修炼,中国人的身上普遍缺少对文化的求知的兴趣,缺少超越性,缺少野性、缺少个性,缺少冒险精神,缺少浪漫,缺少追求真理的品格,也缺少生命的激情与人生的乐趣,所以,在我的心中,中华民族还是一个乡巴佬民族,作为一个群体还没有走向世界,还是文明社会的“边缘人”,需要经过基础教育的充满人文精神的高雅艺术与高雅文化的熏陶与教化,洗刷掉身上的“土气”与“俗气”,并由内而外地呈现出一种“贵气”——精神贵族气(相信“精神高于物质”的一种气质),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群体才能真正地走向世界。尽管目前中国人也有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也亲自到国外观光旅游或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读书了,但据我观察,中国人绝大多数还只是肉体走向了世界,而精神并没有走向世界,因为精神是一种人文教养与世界文化胸怀。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中国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群可怜巴巴的谋生的人,擅长从务实的角度打拼,主要就是干点技术活,当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投资分析师、房地产师、医生、律师、教师、艺术技能专家、看风水与算命先生、开餐馆、小商小贩等这些不需要多少文化的工作,思考的问题一般都很小,把“钱”看得重,物质利益第一,精神需要第二(中国人的身上普遍没有高贵的自我意识、也没有精神,我们的教育是一种无灵魂、无精神的教育,这是长期的变了质的儒家世俗文化教育与唯物主义的世俗文化教育的结果),缺少“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缺少特立独行的个性与创造性,缺少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很难能成为 各行各业的领袖人物,因为领袖首先需要的是理想主义的激情与创造性和战略眼光,需要的是务虚的高度与人文胸怀,需要的是“美真善爱”的高尚的人格与责任感以及演说能力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其次才需要务实的科学与技术,而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主要就是务实的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很少仰望星空,一般胸无大志大多只能干技术活,以讨口饭吃为人生目标,处于求生存的谋生的状态,很难能象雄鹰一样能展翅高飞,就象一群小鸟与小鸡主要为眼前的食物所驱动。。。。 当前,中国的教育已处于艰难的生存之中,高考指挥棒主导下的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对学生“身、心、灵”的成长造成了本末倒置与拔苗助长的严重伤害。现在中国的中小学厌学率达90%以上,大学生想的就是如何学实用的,如何去发财致富,毕业后又难以找到工作。就拿我所在的美国高科技的心脏“硅谷”来看,这儿有近十万中国人,大多是大陆名牌大学与台湾名牌大学毕业后又到美国留学获得硕士博士而留下来发展的,可他们又怎么样呢?基本上都是在公司里默默无语忍受工作压迫的打工仔,还有多少人有学习的爱好?有朝气蓬勃的理想?有生命的激情?有创造性的冲动?我的好几个朋友告诉我,在他们的大公司里,上层的管理者与最顶级的研发人员基本上都是西方人或印度人,中国人知识面单一、不善社交、缺少创造性和管理才能,主要就是中间的执行层,是工程师,事实上就是一群有较高技术知识的工人。工作很忙又非常的累,只有默默无语的忍受、忍受、再忍受,缺少激情、缺少创造的冲动、缺少想像力、缺少生命的色彩。这些都是中国十多亿人口中选拔出来的精英们,都成了这个样子,难道 我们还不应该反思中国的教育吗?不应该反思我们中国人的生命状态吗?不应该反思我们有生活的质量吗? 拯救中国教育的办法只有一途:“去意识形态化,回归普世价值”。我们要进行“思想创新、制度创新、教育文化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内涵与外延创新”这五个方面的系统建设。要“以人为本”,建设“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制度,要放弃“唯物主义”的一元价值观,这是糟蹋中国人的罪魁祸首,要倡导“唯心主义”,倡导 “审美的多元主义”。全面学习美国的招生体系与高考体系,象美国的升学考试制度一样,把学校教育与高考考试相分离。生命是平等的,教育要公平,没有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之分,学校与班级建设不以考试分数论高下、不排名;若有可能,高考只考三科——文学、数学、写作。从小孩开始,人格教育第一、智能教育第二,专业学习第三;要以人文教育为中心,寻求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平衡,强调“生态世界观、公民、体育、音乐、文学、美术、哲学、美学”等这些核心课程学习第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电脑、英语、历史、地理等”这些工具课程学习第二的教育价值观;要培养学生“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培养学生务虚的激情,与培养学生“仰望星空与俯察大地”的高贵感。强调精神高于物质,精神成功高于物质成功,精神享受高于物质享受,“人文是立人之本,科学技术是立人之术”。这是教育文化的转型,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中华民族才能逐渐走出“唯物主义”的困境,真正活出“人”的气象。。。
·上一篇文章:柯领: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
·下一篇文章:柯领:救救中国孩子!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yimidu.cn/news/guancha/149211815382KAGE27GE15JH982EB25.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
柯领 | |
柯领 | |
柯领 | |
柯领 | |
佚名 | |
佚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