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于忠宁
无处不在的紧箍咒
事实上,安全问题不仅是学校组织学生春游的紧箍咒,还是体育运动、对抗比赛、课间活动、校外实践以及众多方面的紧箍咒,以致在多方面直接阻碍了学生的正常成长发展。
尹力是一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前不久被班主任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要求监督儿子写好检查,配合老师做好教育工作,问起儿子惹了什么祸,班主任情绪激动地讲到,尹力儿子在课间活动时和小伙伴在操场边拿矿泉水瓶当球踢着玩,“带着一群孩子疯闹,万一踢伤谁,我怎么向孩子家长交待?”面对班主任的批评,尹力深感教育方面的困惑,
她打心眼里不认同班主任的这种观点,认为孩子这个年纪就该活泼、好动,况且孩子选择这种游戏的场所、游戏方式并无不妥,但是又不能直接告诉孩子自己内心的想法,要维护班主任的权威。尹力对记者说,她左右为难,面对惴惴不安的孩子,尽管监督孩子写好检查,却没有批评一句话,这件事情引来的教育理念冲突,却在心中盘桓不去。
一位学者谈到自己参观一所学校时心里那种诧异感,他在一所学校的操场看到,单杠旁边醒目地挂着“不许玩”的警示牌。老师解释道,之所以“不许玩”是因为单双杠、跳箱和“山羊”等被贴上了“高危”的标签,而不安全则是这些“高危”项目的“罪行”,而像对抗性的篮球和足球比赛,在这所学校难得一见。他感慨道,“安全”犹如“一把刀”。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学校在这些方面的诸多限制“在多方面直接阻碍了学生的正常成长发展”。储朝晖对媒体讲过一个故事,他曾经去北京一所示范幼儿园调研,让他吃惊的是,一间教室里的80名孩子没有跑动、追逐,甚至欢笑,小课堂上听讲都是背着小手端端正正坐好,老师讲到,“不敢让孩子自由活动,因为动就可能有安全问题”。储朝晖撰文写道:“问题是这个紧箍咒能否真正保障学生的安全。就以出游为例,由于担心安全就长期把孩子关在室内,孩子的活动能力和技巧变差,反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加了此后一辈子参加各种活动的危险性。”
安全的重担不能只压在学校身上
“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的生命安全,小小的班主任怎能独自担当?大家都走进了安全的误区,也是不得已的事情。”苗老师这样对记者谈起难以组织集体活动的苦衷。
什么因素导致这些年安全紧箍咒越念越紧呢?储朝晖分析道,在政府包揽办教育的体制下,政府与学校之间未能明确责权边界,学校和政府都成为无限责任的承担者,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春游中学生、学校、家长等各方的安全责任缺少明晰的划分和界定,一旦出事,对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和评价机制、程序、规则也都不成熟,学校几乎要负全责,校长承受不了,教师也担当不起。很多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出于规避安全事故风险,就把这个咒越念越紧。
在以往多起事故中,人们看到,社会体系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在学校出现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时候却成为冷漠的旁观者,安全重担只压在校长和学校老师的身上。谁来为学校分忧呢?不少有识之士呼吁,解困的关键是摒弃“鸵鸟”思维,建立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引入正常的风险分担模式。
有学者指出,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必须杜绝“因噎废食”式懒政,政府部门应该想办法为学校的春游等活动去保驾护航,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而不是把这个责任全推给学校。
与此同时,要尽快完善校内外的安全责任法律法规,细化明确学生、学校、家长等各方的安全责任边界,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的安全事故的责任认定和评价机制、程序、规则。此外,建立保险机制为学生做意外伤害的保险,为学校合理分压。
“只有在理性和宽容的环境里,才能期望老师更加费心,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付出更多,如果动辄全盘否定,老师选择的恐怕都是明哲保身,当鸵鸟了。”苗老师如是说。
·上一篇文章:揭学大教育五黑幕:4万课程咨询师提成数千
·下一篇文章:政治局集体学习幕后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yimidu.cn/news/guancha/14419192923A34053BDA62AEJGJ39A.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贾天荣 | |
佚名 | |
李剑平 | |
陈沁涵 | |